11月4日,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湖北)开幕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上午,由公司邀请的嘉宾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李琳以“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及国际合作”为题做主旨报告。
下午,由公司主办的2023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机械工程分论坛在先进制造大楼举办。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共9名学界和业界专家,以搭建中外高校、企业合作的对接平台为契机,探讨卓越人才培养、产学研用合作、全球议题等方面的深化合作、瞄准世界一流产出引领性的产学研用成果。本次论坛由研究生教育研讨会和专业领域学术论坛两部分组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在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公司副董事长高亮、公司经理尹周平致欢迎辞,副经理陈蓉主持研讨会。副经理许剑锋介绍了开云官方入口下载APP下载基本情况,与会专家就中外“双导师”计划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科研创新、产学研用合作等议题展开讨论。李琳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国际交流应聚焦于人类社会普遍关切的研究方向如绿色制造、可持续制造、气候变化等,并指出了联合办学可采取的学制形式。来自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Piotr Breitkopf、Ludovic Cauvin,法国图尔大学Guenhael Le Quilliec,西门子中国开云官方入口下载APP下载首席专家傅玲,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许宝星和香港大学终身教授方绚莱等分别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科研经历分享了美国、法国,中国香港以及西门子的员工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创新和产学研用合作情况。
在11月5日的学术论坛上,与会专家分别围绕增材制造、先进制造、数字孪生、机械结构创新设计等产学研领域进行深入分享,学术论坛由公司刘长清教授主持。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主任李琳在题为“激光多元增材制造探讨”的报告中介绍了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超声波辅助激光选区熔化多材料3D打印工艺与装备,实现了铜合金/钨合金/316L不锈钢,玻璃/金属,塑料/金属等多材料的3D打印,最后展望了该技术在医疗、能源装备与制造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香港大学终身教授方绚莱作了题为“微纳光子学及先进制造检测”的学术报告,重点介绍了报告人团队在超越光学波长极限的新型材料及其创新制造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爱荷华大学Andrew Kusiak的报告“Innovation Science(创新科学)”介绍了创新科学的概念和创新科学在各行各业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随着数据科学、数字制造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创新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前景广阔。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Piotr Breitkopf以“Nonlinear Shape-Manifold Machine-Learning Approach i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计算力学中的非线性形状流形机器学习方法)”为题作报告,介绍了计算力学与机器学习应用的交叉技术。
西门子首席研究科学家傅玲做了题为“Evolution From Digital Twins to the Industrial Metaverse(从数字孪生到工业元宇宙的进化)”的报告。她介绍了数字孪生和工业元宇宙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强调了西门子与多家高校都有着紧密的合作。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许宝星以“Mechanics-Driven Extreme Manufacturing(力学主导的极限制造)”为题,系统地论述了转印技术的应用与挑战,介绍了湿法转印的概念与原理,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并对其在先进电子制造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Ludovic Cauvin以“Using a Reduced-Order Modeling strategy for accounting for textur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olycrystalline plasticity (在多晶塑性背景下使用降阶建模策略来解释纹理信息)”为题,介绍了数据驱动建模领域的创新策略。
法国图尔大学Guénhaël Le Quilliec以“Characterization of Elastomer Materials using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 and the Shape-Manifold Approach (用仪器压痕试验和形状流形方法表征弹性体材料)”为题,阐述了如何利用仪器压痕技术评估弹性体和超弹性生物材料机械特性。
在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与公司师生开展了积极广泛的交流,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由教育部于2018年启动,已连续举办五届,受到了中外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广泛欢迎。本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湖北)以“开放创新 融合发展”为主题,聚焦产学研用融合,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增进人类福祉,深入探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
(摄影/黎兴 郝晓钦)